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尔兰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4 06:45:21   浏览:99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尔兰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中国 爱尔兰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尔兰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尔兰政府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爱尔兰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两国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包括促进贸易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两国政府商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惯例,在各自首都为对方建馆及其执行任务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理常驻        爱尔兰常驻联合国代表

      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特命全权大使

        赖  亚  力            保罗·约·杰·基廷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于纽约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指引

中国证券业协会


关于发布《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指引》的通知

中证协发[2010]203号


各证券公司会员:

为指导证券公司建立健全信息隔离墙制度,提高防范内幕交易和管理利益冲突的能力,树立证券行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我会组织行业起草了《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经向中国证监会备案,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之日起施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信息隔离墙制度是证券公司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建立健全该项制度是证券公司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的保障,也是业务发展中赢得客户和公众信任的基础。各证券公司应认真学习、理解《指引》,按照《指引》对公司现有的信息隔离墙制度进行评估。

二、《指引》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并考虑当前证券公司在业务范围、内控机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对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建设作了较为原则性的规定。各证券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细化《指引》的有关规定,完善信息隔离墙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信息隔离墙。

三、我会将对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各证券公司在落实《指引》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我会反映。



联系人:陈闯

联系电话:010-66575651

电子信箱: chenchuang@sac.net.cn



附件: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指引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信息隔离墙制度指引(2010-12-29).doc
http://www.sac.net.cn/servlet/download?filename=%D0%C5%CF%A2%B8%F4%C0%EB%C7%BD%D6%C6%B6%C8%D6%B8%D2%FD%A3%A82010-12-29%A3%A9.1293614209812.doc

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证券公司建立健全信息隔离墙制度,防范内幕交易和管理利益冲突,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信息隔离墙制度。信息隔离墙制度应当覆盖相互存在利益冲突的各项业务。
本指引所称信息隔离墙制度,是指证券公司为控制敏感信息在相互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之间不当流动和使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本指引所称敏感信息,是指证券公司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掌握或知悉的内幕信息或者可能对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其他信息。
第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将信息隔离墙制度纳入公司内部控制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健全业务流程,对与业务经营有关的敏感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对违规泄漏和使用敏感信息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证券公司应当定期评价信息隔离墙制度的有效性,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和管理利益冲突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
第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明确董事会、管理层、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在信息隔离墙制度建立和执行方面的职责。
证券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对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的有效性负最终责任,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对本部门和本机构执行信息隔离墙制度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证券公司合规总监和合规部门协助董事会和管理层建立和执行信息隔离墙制度,并负有审查、监督、检查、咨询和培训等职责。
第五条 证券公司采取信息隔离措施难以避免利益冲突的,应当对利益冲突进行披露;披露难以有效处理利益冲突的,应当采取对相关业务进行限制等措施。
证券公司对相关业务进行限制时,应当遵循客户利益优先和公平对待客户的原则。
第六条 证券公司各业务部门之间可以开展业务合作,但不得违反信息隔离墙制度的规定。
第七条 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 信息隔离墙的一般规定
第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按照需知原则管理敏感信息,确保敏感信息仅限于存在合理业务需求或管理职责需要的工作人员知悉。
第九条 证券公司工作人员未经授权或批准不应获取敏感信息,对已经获取的敏感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不应利用敏感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当利益。
第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采取保密措施,防止敏感信息的不当流动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
(一)与公司工作人员签署保密文件,要求工作人员对工作中获取的敏感信息严格保密;
(二)加强对涉及敏感信息的信息系统、通讯及办公自动化等信息设施、设备的管理,保障敏感信息安全;
(三)对可能知悉敏感信息的工作人员使用公司的信息系统或配发的设备形成的电子邮件、即时通讯信息和其他通讯信息进行监测。
第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确保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相对封闭和相互独立。
证券公司应当对掌握敏感信息的业务部门的办公场所人员进出情况进行监控,并要求工作人员避免进入与其职责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的办公场所。
第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明确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同一高级管理人员原则上不应同时分管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同一高级管理人员同时分管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的,不应直接或间接参与具体证券品种的投资决策、投资咨询等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业务活动。
证券公司工作人员不应同时履行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职责,业务部门工作人员不应在与其业务存在利益冲突的子公司兼任职务。
证券公司有关业务的决策机构应当实行回避制度,防范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
第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确保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或实现逻辑隔离。
第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对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等业务所涉资金、证券及账户实施分开管理,不应混合操作。
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互为信息隔离墙的两侧。处于信息隔离墙两侧的业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之间对敏感信息进行交流的,应当履行跨墙审批程序。
因履行管理职责需要知悉敏感信息的工作人员处于信息隔离墙的墙上。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墙上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墙上人员的范围及其行为规范,防止墙上人员不当使用敏感信息。
第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制定跨墙管理制度,明确跨墙的审批程序和跨墙人员的行为规范。
证券公司的业务部门需要其他部门派员跨墙协作的,应当事先向跨墙人员所属部门和合规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其审批同意。
跨墙人员在跨墙期间不应泄露或不当使用跨墙后知悉的敏感信息,不应获取与跨墙业务无关的敏感信息。
跨墙人员在跨墙活动结束且获取的敏感信息已公开或者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后方可回墙。
第十七条 证券公司有关部门应当分工合作,对跨墙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合规部门负责记录跨墙情况,向跨墙人员提示跨墙行为规范,并会同提出跨墙申请的业务部门和跨墙人员所属部门对跨墙人员行为进行监控。
第十八条 高级管理人员分管职责范围发生变化,或者其他人员跨部门调动的,证券公司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
第十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观察名单和限制名单制度,明确设置名单的目的、有关公司或证券进入和退出名单的事由和时点、名单编制和管理的程序及职责分工、掌握名单的工作人员范围、对有关业务活动进行监控或限制的措施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办法等内容。
第二十条 证券公司已经或可能掌握敏感信息的,应当将该敏感信息所涉公司或证券列入观察名单。观察名单属于高度保密的名单,仅限于履行相关管理和监控职责的工作人员知悉。
观察名单不影响证券公司正常开展业务。证券公司应当对与列入观察名单的公司或证券有关的业务活动实施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 证券公司采取信息隔离和披露措施难以有效管理利益冲突的,应当将敏感信息所涉公司或证券列入限制名单。证券公司应当根据需要确定限制名单的发布范围。
证券公司应当根据防止内幕交易和避免利益冲突的需要,对与列入限制名单的公司或证券有关的一项或多项业务活动实施限制。
第二十二条 证券公司发现敏感信息泄露的,应当视具体情况立即采取将有关工作人员纳入跨墙管理、促使敏感信息公开或对相关业务活动进行限制等措施。
第三章 具体业务信息隔离墙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投资银行业务部门与客户发生实质性接触后的适当时点,将相关项目所涉公司或证券列入观察名单。
前款所称适当时点,以与客户签署保密协议、对项目立项、进场开展工作和实际获知项目敏感信息中较早者为准。
第二十四条 证券公司在以下时点,将项目公司和与其有重大关联的公司或证券列入限制名单:
(一)担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的上市辅导人、保荐机构或主承销商的,为担任前述角色的信息公开之日;
(二)担任再融资项目或并购重组项目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或财务顾问的,为项目公司首次对外公告该项目之日。
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列入限制名单的时点前移,但不应造成敏感信息的泄漏和不当流动。
证券公司在确认不再拥有与项目有关的敏感信息后,可以将该项目公司和与其有重大关联的公司或证券从限制名单中删除。
第二十五条 对因投资银行业务列入限制名单的公司或证券,证券公司应当限制与其有关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证券自营、直接投资等业务,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证券研究报告的审查机制,对证券研究报告的内容是否涉及观察名单和限制名单中的公司或证券等进行审查。
除下列情形外,证券公司不应允许任何人在报告发布前接触报告或对报告内容产生影响:
(一)公司内部有关工作人员对报告进行质量管理、合规审查和按照正常业务流程参与报告制作发布的;
(二)研究对象和公司投资银行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为核实事实而仅接触报告草稿有关章节内容的。
证券公司不应在报告发布前向研究对象和公司投资银行部门提供包括研究摘要、投资评级或目标价格等内容的章节。
第二十七条 证券公司对研究部门及其研究人员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措施,不应与投资银行等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的业绩挂钩。投资银行等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及其分管负责人不应参与对研究人员的考评。
第二十八条 证券公司不应允许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等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对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开展联合调研、互相委托调研。
第二十九条 当证券自营或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对某一权益类证券持有量占发行量一定比例时,证券公司应当将该证券列入观察名单,必要时列入限制名单。
第三十条 证券公司及其从事直接投资业务的子公司之间应当建立相应的信息隔离机制。证券公司不应向从事直接投资业务的子公司泄露项目敏感信息,为其参与项目投资提供便利。
证券公司为其子公司直接投资的项目公司提供证券发行保荐服务的,应当严格履行保荐义务,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不应通过从事保荐业务谋取任何不当利益。
第四章 工作人员证券投资行为管理和监控
第三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工作人员证券投资行为管理制度,防范工作人员违规从事证券投资或者利用敏感信息谋取不当利益。
第三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按照防范内幕交易和利益冲突的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工作人员可以买卖或者禁止买卖的证券和投资产品。
第三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工作人员证券账户管理。工作人员开立证券账户的,应当要求工作人员在本公司指定交易或托管,或者申报证券账户并定期提供交易记录。
第三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对工作人员证券账户的交易情况进行监控,或对工作人员提交的交易记录进行审查。发现涉嫌违规交易行为的,及时调查处理,并按照规定向证券监管机构和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证券公司对子公司实行一体化管理或者与子公司人员、业务往来密切的,应当参照本指引的规定,采取措施防范与子公司业务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三十六条 本指引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工作人员暂行办法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工作人员暂行办法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1981年11月3日陕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任免和批准任免的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顾问、秘书长,省人民政府各直属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厅长、局长,由省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并由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条 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省长提议,决定个别副省长的任免;省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在副省长中推选一人,由省人民政府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为代理省长;如果由不是副省长的人员代理省长职务,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提出省长代理人选的
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
第五条 省人大常委会正、副秘书长、专门委员会正、副主任,办公厅正、副主任,由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在副主任中推选一人,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为代理主任;如果由不是副主
任的人员代理主任,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在省人民代表中提出代理主任人选的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六条 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由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任免。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由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建议,报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任免。
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置的工矿区、农垦区、林区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任免。
第七条 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在本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推选一人,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为代理院长。如果由不是副院长的人员代理院长职务,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代理院长人选,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建议
,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的代理院长人选,由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出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
第八条 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如果需要撤换的时候,经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后,由省高级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在省辖市、县(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县(市)人民法院院长如果需要撤换的时候,经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后,由该级人民法院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逐级上报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第九条 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由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任免,并由省人民检察院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员,由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任免。
省人民检察院分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分院检察长提出建议,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任免。
省人民检察院设置的工矿区、农垦区、林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任免。
第十条 省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经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后,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委员经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后,由市人民检察院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第十一条 市辖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经区(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后,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委员经区(县)人大常委会任免后,由市辖区(县)人民检察院报市人民检察院上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第十二条 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经县(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后,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委员经县(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后,由县(市)人民检察院报省人民检察院分院再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第十三条 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检察分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在本级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推选一人,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为代理检察长。如果由不是副检察长的人员代理检察长职务,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代理人选,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
建议,分院检察长代理人选由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出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的代理省检察长,由省人民检察院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省人民检察分院、省辖市及市辖区(县)人民检察院、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委员,如果需要撤换的时候,由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建议,并提出理由,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决定。
第十四条 经省人大常委会任命的省人民政府各委办主任、厅长、局长等,如果所属机构名称改变,而业务范围和工作性质没有变动,可不再重新任免。但应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的所属机构撤销的时候,原经省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由各有关方面报省人大常委会注销,不再办理免职手续。
第十五条 省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兼任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人员。个别成员因工作需要调到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任职时,应免去省人大常委会的职务,并按调任的不同职务,依照有关规定进行选举和决定任命。
第十六条 由省人大常委会任免的人员,应在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之后再对外公布。凡需报经国务院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任免的,要在报请批准以后再对外公布。
第十七条 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任免或批准任免的人员,由提请单位负责进行审查,写出正式报告,并附任免人员呈报表,送交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第十八条 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任免的人员,由省人大常委会分别正式行文,通知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需要上报批准和下达批复的,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分别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任免的有关人员,必要时可在省报
上公布。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1981年12月1日起施行。



1981年11月3日